中文 | English 我要入会 联系我们

科技信息

首页 > 科技信息 > 科技信息

盘点2007年NASA重大科研进展

发布日期:2007年12月24日

   在空间探测和未来计划上都取得了新的发现和进展

  

2007年里,美国宇航局(NASA)在空间探测方面和未来计划上都取得了新的发现和进展。首先,对太阳系的研究上,拓展了人们对地球及其在宇宙中位置的认识,并且继续建造国际空间站(ISS)。在航天飞机三次成功完成任务后,国际空间站得到了新的成长,这些都为NASA接下来的“重返月球”计划、建立永久的月球前哨站以及最终的火星旅行奠定了基础。在这一年里,NASA对火星和小行星带启动了空间探测计划,同时,地球卫星也获得了许多重要发现,比如发现南极冰流下的水路如何影响海平面和世界上最大的冰架变化。
 
重返月球
 
 
为了在2020年重返月球,NASA启动了星群计划(Constellation Program),着力于开发新一代太空船和相关系统。NASA已经在2007年完成了战神1号火箭的合同,并将于2008年对星群计划进行首次飞行检验。现在在NASA的各个空间中心,闪电防护系统、火箭引擎支架、对月球前哨站的准备、可移动的宇航员住宅等都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科学家也在寻找机会在地球的合适地点对登月设备进行检验。星群计划的更多信息请见:http://www.nasa.gov/mission_pages/constellation/main/index.html
 
历史性的握手
 
 
2007年10月STS-120计划,当NASA发现号航天飞机与国际空间站的远征16的舱门打开时,两位指挥官Pam Melroy与Peggy Whitson进行了历史性的握手。这是首次由两位女性担任各自项目的总指挥,并在距地200英里的地方握手。详情请见:http://www.nasa.gov/mission_pages/shuttle/behindscenes/sts120_mission_overview.html
 
凤凰号的升空
 
 
2007年8月4日,NASA启动了凤凰计划,凤凰号要经历9个月的长途跋涉,到达火星。自动登陆车预计将在2008年5月25日到达这颗红色星球,并开始对火星北极区域进行实地勘测。凤凰号的机械臂将插入火星表面进行挖掘,从而将成为首个对科学家认为的火星冰层进行检测的探测飞船。此外,凤凰号上的机器人探测器还将研究火星上水的历史,监控极地天气,并调查火星的北部平原下有适合微生物生存的环境。凤凰计划的更多详情请见:http://www.nasa.gov/mission_pages/phoenix/main/
 
国际空间站继续“成长”
 
 
在2007年6月、8月和10月三次成功进行航天飞机运载后,国际空间站的规模和动力又变大变强了。在这一年间,国际空间站的电能产生和使用都增加了一倍还多,而空间站目前的6块太阳帆板总面积超过了半英亩。美国和俄罗斯的宇航员已经安全进行了22次太空行走,第23次已在12月18日进行,这已经创下了单年太空行走数量的纪录。关于国际空间站的更多信息请见:http://www.nasa.gov/mission_pages/station/structure/iss_assembly.html
 
冷若冰霜
 
 
2007年,科学家利用NASA的卫星发现了快速移动的南极冰流下拥有一个巨大的水路网络,这一发现为人们弄清该系统的变化如何影响海平面和世界上最大的冰架提供了线索。通过NASA的Aqua卫星上的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IS)以及冰云与陆地抬升卫星(Ice Cloud and Land Elevation Satellite)上的地球科学激光测高系统(Geoscience Laser Altimeter System),科学家得到了南极巨大冰湖上方冰层的抬升变化的多维图像,这些变化表明周边的海洋正在抽取冰湖中的水分。更多信息请见:http://www.nasa.gov/vision/earth/lookingatearth/antarctic_plumbing.html
 
电路芯片的突破
 
 
NASA的科研人员在2007年设计开发出了一种新型金刚砂差分放大器整合电路芯片,它能够在500摄氏度下连续工作超过4000小时,这一数字比此前提高了100倍。高度耐用的晶体管和包装技术让高功能但尺度较小的整合电路技术得以用于感应和控制恶劣环境下的电子设备,比如喷气式发动机的热部件和长期运作的太空船。更多信息请访问:http://www.aeronautics.nasa.gov/
 
新的人类太空旅行纪录
 
 
2007年,NASA两位宇航员确立了新的人类航天里程碑。国际空间站远征14和15计划的随机工程师Sunita Williams打破了女性单次航天连续时间的纪录,在轨工作195天。她同时也成为完成太空行走最多的女性(4次),总时间达到29小时17分钟。此外,在4月远征14计划结束时,Williams的同事Mike Lopez-Alegria成为完成太空行走最多的宇航员(10次),总时间达到67小时40分钟。而他的215天的单次太空旅行纪录也成为所有美国宇航员中最多的一个。更多信息请见:http://www.nasa.gov/mission_pages/station/expeditions/expedition15/s_williams_record.html
 
恒星的威力
 
 
2007年5月,NASA钱德拉X射线望远镜和地基光学望远镜成功捕获到了迄今为止最明亮的SN 2006gy超新星爆发。这一发现意味着,超重恒星的剧烈爆炸在早期宇宙中相对比较普遍,银河系也有可能即将发生类似的情况。此外,新的发现还让科学家对宇宙最初恒星的死亡有了罕见的认识,并且证实了超大质量恒星的死亡与理论预测的根本性不同。更多详情请见:http://www.nasa.gov/mission_pages/chandra/news/chandra_bright_supernova.html
 
先进飞行器成功测试
 
 
NASA的航空研究项目理事会、美国空军研究实验室以及波音幻影工厂2007年成功对X-48B翼身合一(BWB)先进飞行器进行了飞行试验,证实了它的基本飞行质量和船载飞行控制系统的效力。BWB能够满足未来新一代空运系统的需求——低噪声、低喷射、高性能。稍加改进,BWB飞行器还可能以比现行飞机更短的距离起飞和着陆。关于BWB飞行器的更多信息请见:http://www.nasa.gov/topics/aeronautics/features/bwb_main.html
 
全球战略探测框架出台
 
 
2007年5月,NASA与世界上13家宇航局共同发布了全球战略探测框架(global exploration strategy)。这份名为The Global Exploration Strategy:The Framework for Coordination(《全球战略探测:合作框架》)的文件,反映了空间探测应集中于太阳系未来命运的共同认识,并代表了空间探测向综合的全球方法迈进的重要一步。该框架同时允许单个国家共享它的研究策略和成果,以便大家都能更有效地达到探测目标。关于全球战略探测框架的详细信息请见:http://www.nasa.gov/home/hqnews/2007/may/HQ_07126_Exploration_Framework.html(科学网 任霄鹏/编译 所有图片均来自NASA)
 
更多阅读
 
 
 
 
转自:科学网

联系我们

  • 电话:

    86 10 6255 9588

  • 传真:

    86 10 6255 9588

  • 邮箱:

    office@cstam.org.cn

  • 邮编:

    100190

  • 地址:

    北京市北四环西路15号

相关链接

国际组织
部委
团体会员
深圳市海塞姆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计算空气动力研究所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高速空气动力研究所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力学技术研究院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先进材料与纳米科技学院浙江清华柔性电子技术研究院湖南大学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克里门森互动(北京)顾问有限公司中南大学杭州朗杰测控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北京理工大学先进结构技术研究院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天津大学力学系暨南大学应用力学研究所、力学与土木工程系武汉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工程力学系中山大学航空航天学院应用力学与工程系国防科技大学空天科学学院应用力学系宁波大学力学与材料科学研究中心浙江理工大学上海市应用数学和力学研究所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高速所长沙理工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兰州大学力学系甘肃省力学学会长江科学院大连理工大学工程力学系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安徽省力学学会辽宁省力学学会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力学和机械工程系西安交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应用力学研究所中南建筑设计院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浙江大学航空航天学院应用力学研究所浙江大学航空航天学院流体工程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湘潭大学低维材料及其应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交通大学力学系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华中科技大学力学系西北工业大学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北京大学力学与工程科学系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北京工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
地方学会链接

学会公众号

学会微博

力学科普

力学学报

力学学报英文版

力学进展

力学快报

力学与实践
Copyright © 2016 版权所有 中国力学学会 I 网站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I  京ICP备05039218号-1, 审核日期:2005年7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