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我要入会 联系我们

科技信息

首页 > 科技信息 > 科技信息

推进法治基金建设 保障科技源头创新

发布日期:2016年05月13日

 今年是国家“十三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成立30周年。三十而立,立制是基础。回顾科学基金30年法治建设历程,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条例》(简称《条例》)框架下,包括组织管理、程序管理、经费管理和监督保障等4个部分、28部部门规章组成的规章制度体系已经基本建成。

  科学基金法治建设的重要意义

  科学基金是中央财政支持基础研究的主渠道,2016年占中央财政基础研究经费预算近50%。积极推进科学基金法治建设,坚持依法管理,对于繁荣基础研究和提升创新能力至关重要。

  第一,法治建设是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必然要求。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保障。2015年底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152020)》,清晰地勾勒了法治政府建设的发展蓝图。科学基金法治建设是依法治国方略在我国基础研究资助管理工作中的具体实践。

  第二,法治建设是促进科学基金升级发展的必由之路。根据《条例》授权,科学基金形成了一套内容科学、程序严密、配套完备的规章制度体系,并通过权责明确、程序正当、救济有力的执法活动,积累了丰富的法治实践经验。实现对体量宏大的科学基金的规范管理,防止资助体系的混乱,必须依靠法治建设。

  第三,法治建设是优化学术生态的重要支撑。科学基金倡导规范管理、激励创新、保障权益、维护诚信的立法理念,通过立法规范了项目评审和管理程序,构建宽容失败的政策环境,为科学家求真探源、自由探索提供了法治保障,并依据《条例》严厉查处了一批科研不端行为,起到了重要的警示作用,切实维护科研活动的严肃性和公正性。

  科学基金法治建设的基本经验

  30年来,科学基金法治建设在实践科学立法、严格执法、积极普法和强化法律监督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科学基金法治建设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

  第一,加强党的领导是法治建设的基本原则。科学基金始终将法治建设摆在工作全局的重要位置,坚持党对法治工作的组织领导。2007年《条例》施行以后,基金委党组开展了一系列贯彻落实活动,并专门成立了立法领导小组,加强对立法工作的统筹协调。十八届四中全会召开后,党组及时召开党组(扩大)会议,审议了科学基金法治工作报告,为法治建设谋划未来。

  第二,服务和依靠科学家是法治建设的根本宗旨。科学基金的法治是建立在科学共同体公共利益上的法治,《条例》和各类项目管理办法明确规定了科学家的自由申请权、提出复审权、防止非法干预权、申请书的知识产权、研究成果使用与转化权等诸多权利。科学基金立法活动充分依靠科学家,通过召开座谈会和网上公开征求意见等方式,积极实践民主立法和开门立法。

  第三,立足中国特色科学基金制是法治建设的重要基础。许多国家的科学基金法在内容上都以组织法为主,而《条例》在内容上以程序法为主兼顾了组织授权,体现程序正义先行原则。科学基金在规章制度体系上采取一类项目制定一项管理办法的方式,确保规章制度更加有针对性,形成法治基金的中国经验。

  第四,规范科学基金管理行为是法治建设的关键内容。科学基金为确保公共权力行使不越位、不错位、不缺位,制定了基金委员会章程和监督委员会章程,明确了管理和监督的权力界限。科学基金制定了针对工作人员的行为规范,规定了最完备的项目评审回避和保密情形及其程序,杜绝利益冲突。严格执行复审制度,有效监督行政权力行使。

  科学基金法治工作未来任务

  未来五年,我国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跻身创新型国家行列,并确保法治政府基本建成。科学基金“十三五”规划将明确建设法治基金的战略任务,贯彻落实《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从三个方面对法治工作进行规划部署。

  第一,系统规划科学基金法治工作。科学基金将研究制定法治工作实施方案,进一步加强法治工作顶层设计,深入推进科学基金立法、执法、普法、评估和智库建设等工作,积极推动科学基金法的制定。

  第二,深入开展科学基金法治评估。科学基金将深入开展科学基金法治整体评估和部门规章立法后评估工作,建立科学基金法治状况年度报告制度,不断发现管理工作中的问题,为提升科学基金资助管理水平、改进依法行政质量提供依据。

  第三,全面推进科学基金“七五”普法工作。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真诚信仰。“七五”普法规划期内,科学基金将健全普法组织领导机构,创新普法工作机制,让科学家、管理人员对科学基金法律制度充分知晓、自觉运用,提高法律意识和法治思维能力。

  我们将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深入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聚力前瞻部署,聚力科学突破,聚力精准管理,以法治建设保障科技源头创新,为繁荣基础研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应有的贡献。

(转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网站;

作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杨卫

联系我们

  • 电话:

    86 10 6255 9588

  • 传真:

    86 10 6255 9588

  • 邮箱:

    office@cstam.org.cn

  • 邮编:

    100190

  • 地址:

    北京市北四环西路15号

相关链接

国际组织
部委
团体会员
深圳市海塞姆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计算空气动力研究所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高速空气动力研究所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力学技术研究院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先进材料与纳米科技学院浙江清华柔性电子技术研究院湖南大学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克里门森互动(北京)顾问有限公司中南大学杭州朗杰测控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北京理工大学先进结构技术研究院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天津大学力学系暨南大学应用力学研究所、力学与土木工程系武汉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工程力学系中山大学航空航天学院应用力学与工程系国防科技大学空天科学学院应用力学系宁波大学力学与材料科学研究中心浙江理工大学上海市应用数学和力学研究所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高速所长沙理工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兰州大学力学系甘肃省力学学会长江科学院大连理工大学工程力学系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安徽省力学学会辽宁省力学学会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力学和机械工程系西安交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应用力学研究所中南建筑设计院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浙江大学航空航天学院应用力学研究所浙江大学航空航天学院流体工程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湘潭大学低维材料及其应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交通大学力学系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华中科技大学力学系西北工业大学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北京大学力学与工程科学系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北京工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
地方学会链接

学会公众号

学会微博

力学科普

力学学报

力学学报英文版

力学进展

力学快报

力学与实践
Copyright © 2016 版权所有 中国力学学会 I 网站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I  京ICP备05039218号-1, 审核日期:2005年7月7日